首页 > 栏目首页 > 信用 >
 
 

全球观察:知乎匿名?我劝你谨言慎行!

2023-06-28 05:09:28  来源:果核剥壳

知乎,大家现在不仅不陌生,还被大家热情调侃为“编乎”,各种关于知乎本身的段子也经常出现,从以前的专业社区,到现在面向大众的泛知识型社区,知乎转型之后现在更接近于茶话会,里面挤满了各种人。

有品茶的、有来卖茶叶的、来推销其他产品的、以及喝着茶说人生哲理,大方分享自己学识的各路大佬——从各平台的主观判断上,大多人会隐约觉得知乎的高赞可信度,是比其他平台要高上那么一丁点的。


(资料图片)

而这也引出来一个问题,便是关于知乎的匿名功能:在知乎匿名状态下即使说胡话,感觉也有那么一些道理,感觉像是顶着风险来给大家透露消息。

前不久亿欧创始人黄渊普就在朋友圈喊话,说知乎的匿名功能对自己带来了困扰,别有用心的人能以非常低的成本,来伪造出误导大众的信息。

随后知乎的创始人也出面回应了这条信息,说会在后续中改进和调整匿名功能。

其实大家都知道在网络上,不管你匿不匿名,也能随意注册一个小号来发布信息,启用匿名只是让这个过程变得更简单,可以快速与自己的主账号分割开,这种账号与匿名状态的关系,根据《知乎产品官方指南》来说,只有知乎官方知道你与账号的关联,在非必要情况下是不会公开的。

匿名功能是知乎的特色功能之一,在官方的定义里面,是这样的:

匿名功能的出发点,是为了让知友们在自己不希望公开身份时,仍然可以满足提问、回答等使用知乎的基本需求。

出发点固然是好的,但是随着社区人数和管理难度的增加,使用匿名场景时也夹杂着许多为了撕而撕的匿名,为了打拳或者编故事的匿名,而更多人是怕自己说错话而被其他人逮住不放,果断开启匿名来表达自己的观点。

当匿名回答越来越多的时候,那么社区氛围也是随之下降的,像是火到了国外的“momo”行为,大家都有意识或者打趣的自愿放弃在网络上的独特性,让自己成为“大我”的一员,这也像是匿名的一种。

匿名其实并没有什么对错,就像是不记名投票一样,匿名要发挥使用效果也需要有规则来约束,匿名需要有惩罚机制来约束。如果是匿名且没有限制的社区,那么最后大多会成为一个展示人性中“恶”的地方。

但像是某报、某些论坛等半匿名的地方,也能有圈子保持比较干净的氛围,那是因为匿名是有前提条件的,违反了条件会被清除出去。在人数少的时候还能这样,在人数多起来之后管理就麻烦了,所以黄渊普也提出了可以建立一个可以追责的机制,让人们在说话的时候考虑后果。

在其他的社交平台上,匿名的功能也会带来不少骚扰类型的信息,就拿大家比较熟悉的“漂流瓶”和“附近的人”这两项功能,在身份隐秘的时候,人们说话就很容易肆无忌惮。

除了匿名本身的问题,现在去知乎上搜索匿名本身的原因,第一个推荐的回答就是会员专享的虚构内容,以前大家说虚构的内容多,现在是有些虚构内容没有会员还不能看。

像是提问的内容本身就是虚构的,那这样也说得过去,但是大家也见过一人扮演多个角色的事情,之前的新闻里也出现过,被大家发现左右打拳的人,在不同的平台说不同的话。之前有个朋友还说,在知乎上会专门发左右打拳的内容,不管是什么观点,只需要获得流量即可,而在这样的情况下,反而能成为平台的优秀回答者。

有些人确实不在乎平台会变成什么样子,只要有流量就去做,仅此而已,在这样的前提下,只要把水搅混就能带来某些收益,总会有人去做的,而这其中除了“乐子人”,还会有一些别有用心的账号,专门夸大事实,无端关联事件,然后显示IP的功能就出来了。

现在大家看到一些言论观点明显不同,然后一看IP归属地显示在国外,都打趣说“回来吧村里发金条了“。这样就衍生出另一个问题,网络上的信息最终是会被监管的吗?现在的内容与平台,不管是游戏和APP,大多会在注册的时候,就索要各种信息,在这一步其实就已经完成了身份弱绑定。

除非用某些方法绕过去,不然只要你用有实名信息的账号发布违规内容,是要付出代价的,这几年也经常能听到在网上或者朋友圈发布影响舆论的消息,而被揪出来道歉悔改的例子,这样的新闻通常会被冠以“网络不是法外之地”的主题。

除了显示IP归属地,微博抖音和哔哩哔哩还会显示账号所属的MCN机构,这样账号在发布同性质内容的时候,大家也能更好看出其中的端倪,而平台和MCN之间也存在着合作和处罚的机制。

(图/刺猬公社)

总的来说,现在的网络信息都趋向于管理更加严格的方向,而匿名的话,也只是相对于其他用户来说的,平台如果要开放匿名这项功能,恐怕只能自己加强管理了。而知乎在最新的信息,对于黄渊普就在朋友圈喊话已经作出了回应,开展起了“清朗・优化营商网络环境”专项行动。

从目前的内容来看,专门是处理企业和企业家相关的内容,与匿名这项功能并没有太大的关联,下一次如果匿名针对的人不是企业家的时候,不知道会不会有相同的力度。

不过大家也不必担心匿名功能带来非常恶劣的影响,必要情况下是可以查出账号的所有者的,之前也有因为举报某些商家而被知乎提供所有信息的新闻。

在使用匿名功能的时候,建议大家都谨慎一些吧,它既不是防死护身符,也不是用来输出情绪的安全措施,它能做的仅仅是让你能大胆的输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,而说话的后果与责任,也是需要一并承担的。

匿名本是为了保护一些说实话的人,而现在成了利益输出的工具。杀死匿名的同时,也预示着,你得更加,谨言慎行!

关键词:

  
相关新闻
每日推荐
  • 滚动
  • 综合
  • 房产